当前位置:

首页纠纷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策略

海外知产纠纷应对丨境外参展,企业应提前做好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及规避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25-02-03 09:19 文章来源:江苏省知识产权局 阅读:

       企业在参加境外展会时面临知识产权争端,可能会产生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在境外参展前,在企业内部需要进行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和提前做好规避风险的应对措施,提前做好应对方案,以便企业在境外参展时能够迅速作出应对。

       一、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企业在境外参展前,在企业内部需要进行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主要步骤如下:(一)侵权评估积极和展会所在地的客户、展览商联系,评估自己展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做好预防措施。可通过企业法务团队或国内知识产权律所做出初步评估,若确有需要可进一步咨询参展国当地专业律所。对于存在侵权可能的,且在参展前未能排除潜在风险的项目,不要在展会上展示;如涉及授权事宜的,应仔细核对授权期限和地区,确保参展项目在参展地的合法性。(二)市场监测通过对企业所有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在参展国家或地区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如有发现涉嫌侵权行为,便可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同时,企业通过对重点目标主体(不限于生产商、经销商等)进行监控调查,搜集侵权相关证据,为下一步采取法律行动、商业谈判等做好准备。(三)了解企业是否收到境外知产侵权告知函如果企业在先就收到过侵权告知函或者警告函等,可先由企业法务或者委托律师进行调查后积极回应,先将阻碍参展的风险排除后再“走出去”。(四)准备参展产品知识产权权属证明文件这些文件包括参展产品在参展地获得有效保护的知识产权清单、解决潜在知识产权风险的证明材料、授权委托书、当地有资质的律师出具的不侵权报告等。(五)检索参展产品我国展会组织者和参展企业要对参展产品的相关知识产权进行检索,排除可能造成侵权的产品参展,以降低参展可能导致的法律纠纷,防止因侵权产品参展而导致企业其他非侵权产品被撤离的风险。此外,在排查自身知识产权风险的同时,还应评估对方有无对己方侵权的可能,如有,要收集证据,以便自身合法维权。检索范围应涵盖:参展产品所在领域的专利检索;对参展产品的商标和展品涉及到的标识进行商标检索;参展所涉及的展台展板设计文字资料、图片、计算机软件、音乐、广告语等的版权检索。(六)留存证明材料企业应当注意保存相关证明材料,以便遇到知识产权风险时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或作为反制对手的相关筹码。主要的证明材料有:一是自己拥有在先权利的证据,如企业获得国际注册的商标注册证。二是在先使用的证据,如用商品包装、容器、标签、商品附加标牌、产品说明书、介绍手册、价目表等证明商标的在先使用证据。三是对方侵权证据,企业可以对其他参展商涉嫌侵权的竞争性产品进行初步调查,如通过登录竞争对手网站等方式获取竞争对手可能参展的新产品信息,就其涉嫌侵权的产品作必要的对比分析,委托专业律师寄发警告函,预先阻止涉嫌侵权人参展。在商标领域还有对方恶意抢注商标的证据,如商业合作的关系证明文件、品牌宣传证据等,商标在展览会、博览会上使用,包括在展览会、博览会上提供的使用该商标的印刷品以及其他资料。

       二、提前制定规避风险的应对措施企业境外参展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措施主要有:(一)海关备案参展前向展会举办地的海关进行知识产权备案,以预防展品受到海关的扣押。目前大部分国家都实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海关可根据权利人的海关备案对过境侵权产品采取强制扣押等措施。参展企业一方面应查询与参展产品关联度较大的知识产权是否已在参展国进行过海关备案,提前进行风险布控;另一方面也应将自身在参展地获得的知识产权进行海关备案,以阻击竞争对手。(二)保护函企业去境外之前可以向参展地的管辖人民法院提交保护函,以预防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临时禁令。(三)联合参展企业可以利用组建联盟、加入行业协会等方式,与其他相关的企业和行业机构联合参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费用共担;在面临侵权指控或者被采取执法措施后,行业协会可帮助企业寻求谈判机会、促进与政府沟通并及时获取专家指导。(四)制定维权或涉险预案在企业出发去参展前,可以委托国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律师协助,针对参展产品以及前期的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和分析评估的结果,对可能会遇到侵权他人或被他人侵权的风险进行预估并制定好预备方案,以便企业在境外参展时能够迅速作出应对。

       注:本文摘自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境外展会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南(2024年版)》

       声明:本文目的是为了便于知识产权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相关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陕西分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级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网站管理:国家级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